那些转产口罩的服装企业,疫情之后如何“全身而退”?

2020-03-10 10:08

导读:一场疫情将大家打个猝不及防,口罩成为当下的稀缺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产量占全球的50%。近日,我国口罩产量产能双双突破1亿。此前因为疫情,众多中小服装厂纷纷转向口罩生产,眼看中国的疫情有了很大缓解,口罩产能也在慢慢提高。疫情之下,各服装企业是如何转战口罩生产的?疫情之后,这些服装加工厂该何去何从?能否“全身而退”?


作者:童装观察


政府鼓励服装企业密集地区改装生产线转产口罩,并且协调本地员工到岗,应对外地员工无法到岗的情况,也在积极调整本地待业无法复工的人员进入到本地工厂,强大的组织生产能力将中国的口罩产能在短时间内提升。


中小型服装加工厂以改造生产线为主


中小型服装加工厂转型生产口罩有天然优势,现有设备与口罩加工的设备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生产线也大体一致。但是转产还是会有一定程度的调整:


中小型服装加工企业转型之后以生产民用口罩为主,在满足自身工厂员工自用之后,将多余产能提供给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等。转产口罩的工厂要经过操作的改造:扒掉原有生产线改造成口罩生产车间;生产环境要将车间做无尘改造。可以看出,其实对于一个小型的服装加工厂来说,这种改造的程度并不算大。


在转产的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原料问题,尤其是喷熔布。据新华网消息,口罩的核心材料从平时的2万元/吨,涨至30多万元/吨,业内预计未来可能还会涨,熔喷无纺布近一个多月涨价15倍以上,形成十分强势的卖方市场。


大公司正式进军医疗用品行业


基于以上现实问题,A股上市的搜于特在2月25日,宣布公司全资子公司东莞市搜于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正在全力筹备口罩生产。口罩出口认证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预计三月中上旬投入生产。


天眼查显示,搜于特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20年2月13日,核准时间在2月26日,注册资本2亿。其经营范围包含第一类医疗器械、第二类医疗器械(医用口罩、喷熔布等)。经营范围在2月26日发生过变更,变更后,增加了日用口罩、消毒用品等。


据财联社3月4日消息,搜于特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暂时以市场采购熔喷布为主。公司全资子公司在积极推进熔喷布生产筹备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截止3月4日,搜于特已经连续6天5涨停。


疫情之后,过剩产能何去何从?


政府收储过剩口罩产能

对于一些企业担心将来口罩产能过剩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曾公开表示并且再次强调过: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只要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组织生产。


全球疫情持续,口罩需求不减

尽管中国的口罩产量明显上升,但不少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缺口仍较大。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中国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总计5.3亿人,若全面复工,每人每天一只则每天需要供应口罩5.3亿只,极端情况下,仅“二产+医疗工作人员+交通运输业复工”,每天也需要2.38亿只。


另外由于全球疫情持续发展,而中国作为口罩生产大国,未来口罩生产时间线将会继续拉长。再加上受疫情影响,服装滞销、市场萎靡,未来比较长时间,口罩市场需求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这些快速入局口罩生产的服装企业会有比较好的发展,是疫情期间过渡的比较明智的选择。


根据以上可以看出,中小型服装企业转产口罩在生产线和设备上的改造程度并不是很大,所以对于恢复原先生产线、投入的资源等都是在可控的范围内。


就像二战时期苏联的拖拉机厂,在应对德国的突然入侵,大部分地区沦陷,为了弥补对德国的产能差距,苏联生产拖拉机的民用工厂,在政府的指导下迅速切换至坦克生产。二战结束后,坦克订单放缓,转产的拖拉机厂又恢复了拖拉机生产。我国的服装企业和口罩生产之间也可以做到动态产能的切换。


疫情与战争都是一个社会的特殊紧急转台,在这种状态下,会产生大量的临时市场需求。所以在这时间,投机心态是非常危险的,无法短期内回收成本的设备与原材料投资,加上对未来市场需求大规模回落的恐慌。是否转产口罩还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能够承受改造成本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原有资源才能正确发挥自己的优势,扩充产能,实现最优转产。


文章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